文/彭澎
近日,广州市举行城市发展战略座谈会,就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深入研讨。会议对“南拓、北优、东进、西联、中调”发展战略,从“云山珠水”到“山城田海”的历程进行回顾,对广州新一轮战略规划定位的国家中心城市、综合性门户城市、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目标进行了展望。其中,在发展方向上特别提到了高水平建设东部枢纽。
其实,规划中的广州东部枢纽是国家级重大建设项目,目前全称是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,与广州空港物流枢纽、广州南沙港物流枢纽、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铁联运枢纽一起,在广州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布局为4个国家级物流枢纽。
(资料图)
广州东部枢纽定位为“通道+枢纽+产业”,显然是以交通枢纽而起,但却是综合性枢纽,可能开启“枢纽济”的示范区。经过十多年的筹划,目前东部枢纽已经完成规划论证。项目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,搭建“交通+物流+产业”融合发展平台,力图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、规格最高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。
不久前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加快实现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面对“北上广”地位近年不断被挑战的广州,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也提出,作为国家中心城市、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、省会城市,广州要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路径。东部枢纽为广州打造“一廊一带、双核五极”多中心、网络化城市结构的重大平台,为高质量发展的血管命脉畅通项目。实际上,打造东部枢纽,重启了广州东进高质量发展势头。
首先,上世纪90年代,广州规划的重点方向是“东南部发展格局”。后来由于把珠三角划定为三个经济圈,广州被限定为“广佛肇经济圈”,似乎只能“一路向西”,连珠江口西岸辐射也只有一半。在某个阶段,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由三个经济圈来推动有一定积极作用。近年,广东提出五大都市圈的发展格局,广州都市圈更多向佛山、肇庆、清远拓展,是“广佛肇+清远”的改版。实际上,作为国家中心城市、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、省会城市的广州,必然要向珠江口东岸进行辐射,还要在大湾区建设中承担更多的核心引擎和省会城市的重任。因此,广州发展轴线必须从“一路向西”转向“东西兼顾”。而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产业结构来看,东岸更多的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,西岸更多的则是家电、陶瓷建材等传统产业集群,相对来说,广州强于传统产业,弱于新兴产业。“东西兼顾”有助于广州调整产业结构,提升新兴产业的比重。
其次,在东部枢纽规划的论证会上,笔者提出,东部枢纽是广州市或广州都市圈思维,仅仅局限于广州的东部,而放在大湾区全局,东部枢纽就是大湾区的中心位置。其一,高标准规划建设东部枢纽,可以强化东部枢纽联动穗莞深、连接粤东华东的门户作用;其二,建设生产服务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、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,可以打造广州物流的一个新的世界窗口、国际门户;其三,东部枢纽建设,可以发挥广深港、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交汇点作用,强化科技、教育、人才支撑,打造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基地。如此,广州的东部枢纽,就是大湾区的中心枢纽。
再次,2000年编制的广州人口承载力研究已经提出,增城是中心城区人口抽疏方向。从面积上来看,增城面积达1614平方公里,仅次于从化,占全市的1/5强,是排名第三、第四、第五的花都、白云、南沙的近两倍,也是广州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。近年,增城房地产不限购,迎合了人口、产业向东部的集聚,如果增城避免当年番禺从“睡城”向“消费城区”再向“都市区”、第二CBD的缓慢过渡,提前推进产城融合,把东部枢纽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之地,则东部枢纽可以实现“枢纽经济”的示范区的设想。而东部枢纽从“交通枢纽”转向“枢纽经济”的综合性枢纽,从广州的东部枢纽转向大湾区的中心枢纽,则有待于产城融合、新兴产业集聚、国际物流中心门户的实现。
总之,经过十多年的谋划,东部枢纽的建设提速,为广州东进战略注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因素,使广州有了加快向珠江口东岸进取的势头。(作者是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、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)
(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:wbsp@ycwb.com)
(更多新闻资讯,请关注羊城派 pai.ycwb.com)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责编 | 张齐 谢小婉
校对 | 朱晓明
标签 粤港澳大湾区
Copyright ? 2015-2022 华北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8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