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黄浦区西部,有一条不足五百米长的道路,不宽不窄,首尾连接车水马龙的闹市街区,如油画般静静躺在树影婆娑之下,散发出一种不争不抢的闲适淡泊之感。它,就是绍兴路。
这条路,真是令人心生欢喜。
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民国,但留下的文字记载并不多。沿路大多是花园住宅,这个季节,奶油黄的墙面上已攀满了爬山虎,偶有微风轻抚,油画便活了起来。
【资料图】
踏访绍兴路的那天,是一个阴雨连绵后的初晴下午。太阳将日落前最温柔的一抹光洒在这条静谧的街道上,树影、人影,还有房屋的影子,时隐时现,建筑、植物、隐秘的咖啡馆、装点着各色易拉罐的玻璃幕墙,此时此刻都变成极其亲和的暖色调。
喜欢绍兴路,因为它的魅力不仅于此。在这幅一眼望得到底的画卷上,还能嗅到阵阵书香。
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坐落在绍兴路54号的上海人民出版社。这里原是美国领事馆兴建的侨民俱乐部,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落成后未曾使用就因故出售,由当时的实业民族资本家章荣初购得,直到1952年被国家收购,成为上海人民出版社。在这处花园住宅内,是一栋中西混合式三层建筑。水泥外墙面、木质门窗、檐口采用了西班牙式建筑常用的花纹和装饰,看起来气派高贵、典雅流丽,后被列为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。
与上海人民出版社毗邻的是上海文艺出版总社,位于绍兴路74号。总社下辖着上海文艺出版社、上海文化出版社和上海音乐出版社,还驻扎着隶属于这些出版社的好几家杂志社,如大名鼎鼎的《故事会》《小说界》《艺术世界》《咬文嚼字》等。这处花园住宅占地面积约600多平方米,曾为国民党元老张群的居所。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立面不对称,逐层退台,部分墙面为曲面造型,开有水平带窗和转角窗,后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优秀历史建筑。
绍兴路书香味浓,故事也多。正如唐代大文豪刘禹锡笔下之陋室,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。不难想象,曾有多少位作家在这清水红墙之内,发生过思想的交织碰撞,成就了历史纵深处的流光溢彩。绍兴路的书香气,也吸引过不少导演和明星,或居住,或采风,或只是流连于某家书店,如啜饮着湖水的小鹿,慢慢悠悠地,读一段被岁月沁润过的文字。据说,一代影星阮玲玉也曾居住在绍兴路96弄的花园别墅里,这掩藏在深深庭院里的红尘事,谁人又知?
自然,百年老街是从不缺故事的。旧的一页翻过,新的一页又打开了。难得的是,熙来攘往也好,追名逐利也罢,它始终置身事外,冷眼旁观,世人记不住的事情,它全记住了!
标签
Copyright ? 2015-2022 华北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8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